首页 > 廉政时评 正文

廉政时评

见欲而止为德

稿件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 2025-04-14 09:51:27

  管理好自己的欲望,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。古语云:“见欲而止为德。”意思是说:当面对欲望时,能够自我克制并妥善处理,可以成就高尚的品德。这句话劝导我们:做人要守心克己、戒贪止欲,方能成德达才、行稳致远。

  欲望是把双刃剑,关键在于管理。积极合理的欲望,如求知欲、成长欲等,激发起来能推动人努力进取;而贪婪非分的欲望,如物欲、嗜欲等,不加遏制则会冲出道德的堤坝,毁德败行。关于戒贪止欲的重要性,古人多有明训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讲:“欲不可纵。”《韩非子·六反》说:“贪如火,不遏则燎原;欲如水,不遏则滔天。”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云:“欲而不知足,失其所以欲;有而不知止,失其所以有”……句句都在告诫世人贪欲致祸,必须加以克制,管好自己的心和身、言和行。

  翻阅史料,大凡官德廉洁者,都能做到自我约束,见欲而止。《东坡砚铭》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:或谓居士:“吾当往端溪,可为公购砚。”居士曰:“吾两手,其一解写字,而有三砚,何以多为?”曰:“以备损坏。”居士曰:“吾手或先砚坏。”苏东坡爱砚是出了名的,可他听到有人要为他买砚时,却表现出了克制和清醒。一句“吾手或先砚坏”可见其对物欲的淡泊通透,虽有爱好却能知足知止。无独有偶,晚清官员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,可当有下属献来一本宋拓碑帖时,冯志圻却原封不动地退回了。有人劝他打开看看。冯志圻说,一旦打开我可能爱不释手,不打开便不动心。“封其心眼,断其诱惑,怎奈我何?”寥寥数语,尽显其对欲望的管控之严、节制之慎。

  见欲而止,正心修德,是为官智慧。《晋书·山涛传》记载:山涛任吏部尚书时,县令袁毅为求升迁,贿赂公卿,许多人都接受了他的礼物。当他把“丝百斤”送到山涛家里后,山涛却收而不用,一直悬于梁上。后来,袁毅的事被揭发,朝廷“案验众官”,凡受贿的人都被检举,纷纷落马,唯山涛“取丝付吏,积年尘埃,印封如初”,以此赢得了“悬丝尚书”之美誉。正所谓:“嗜欲喜怒之情,贤愚皆同。贤者能节之,不使过度;愚者纵之,多至失所。”一个人只有能克制住自己的贪欲,节而不纵,方能保持头脑清醒,远离祸患。

  见欲而止,贵在自律。党员干部当自觉涵养政德,在内心深处立起规矩准则,给欲望安上闸门、给行为划出边界,不义之财不取、不法之事不为、不净之地不去。唯如此,才能经得住种种诱惑和考验,在名利面前多一分淡泊、在得失之间多一分从容,葆有一颗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的平常心。(瞿科华)

>>><<<